产品服务

PRODUCT CENTER

学习园地 王江燕:以协商充实过程——协商民主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11-16 06:42:21 作者: 产品服务

  原标题:学习园地 王江燕:以协商充实过程——协商民主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深刻揭示了协商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一个重要成果。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探索人民民主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人民民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全过程”,不仅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所保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家体制,更体现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先后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路线图的系统思考,而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理念的充分体现

  近代以来,民主逐步成为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但民主属于上层建筑,是一个历史范畴,民主不是抽象的、静止的,“这个概念每次都随人民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人民群众应该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强调:“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法律、国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特定内容。”对中国来说,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就是在民主的理念下走过来的。民主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长时间坚持的奋斗目标;民主是同志和党外人士探讨如何走出“历史周期率”时指出的新路,更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协商民主的实践和制度生成远远早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民主协商的传统贯穿中国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并推动形成了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白准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全方面推进和深化,正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主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而得出的结论。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这条民主新路到底是啥样子?同志、黄炎培先生当时都没有作进一步的讨论,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是一种抽象可能性,同志的回答也很原则。70年后,习回答了这一问题。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图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形成,极大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深化了民主内涵,彰显出中国式民主的独特魅力和显著优势。

  在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中国民主叙事的新表达,这不只是简单地与西方对抗、争夺民主话语权,也体现了其对人类民主政治成果的借鉴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的百花园之所以绚烂多彩,正是由于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各国应坚持平等非歧视原则,相互尊重彼此的民主模式,既致力于本国探索,又加强交流互鉴;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之中,这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当前,西方民主在演化中走向极端,且具有间歇性、阶段性,导致人民难以实质参与到政治过程之中,在实践中治理绩效显而易见地下降。与此相比,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把协商民主贯穿国家各项政治制度之中,以协商充实过程,凝聚共识。协商民主突出的就是政治参与的过程,在平等有序真诚的协商过程中,协商参与各方的意见、建议、观点充分交流交锋交融,这是协商民主最具魅力的地方,有利于参与各方达成共识,有利于推动科学决策、有效施策。

  对中国式民主的严重错判和误解大多数来源于那些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敌视态度的人,他们带着有色眼镜,只要是领导的国家就会直接贴上“专制”“独裁”的标签。所以国际上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可以一再创造奇迹?中国人民为什么如此拥护?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就是要理解中国,要讲好中国治国理政的故事和中国是如何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中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中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机理就在于依靠群众、充分协商,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办法,广开言路,博采众谋,动员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工作之中。中国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的是一种“主导性协商”,通过广泛协商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在党领导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协商活动中,既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参与各方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深入沟通、集思广益;又进行集中,在凝聚、形成和扩大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政策,进行科学决策。“如果只有民主,没有集中,人民群众智慧的珍珠就会散乱在海底或沙滩上;如果只有集中,没有民主,人民群众智慧的珍珠就会始终封闭在贝壳中;只有把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起来,群众智慧才能缀成绚丽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本领的项链。”我们党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提高协商建言质量和水平,以集中各阶层的意见和要求,形成全党全国的共识,从而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

  习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有事好商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中华优秀政治文明,又融会了现代政治的价值要求,更进一步形成了我国政治运行、国家治理要基于最广泛政治联盟内部“最大公约数”的新模式。不仅在政党制度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其它方面,也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环节的民主实践中,也不能离开协商民主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领域、全过程。通过协商民主实践爱国统一战线、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多党合作以及基层民主,已成为中国式民主与政治发展的独有风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围绕公共问题,通过平等协商、表达诉求、交换意见,以形成共识,这一过程不仅对培育群众有序表达、包容妥协的公共意识及提高群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有积极意义;而且协商讨论中政治信息的传播,也有助于群众接受、学习、内化政治信念和价值规范,增进对政治体系的认同。通过规范的程序将协商理念和形式嵌入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所有的领域,实现公民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可以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正如习所强调的:“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深厚的协商文化,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设立人民政协这样一个专门的协商机构,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化平台。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是团结与民主,民主是途径和方式,团结是目的和要求。人民政协充足表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是统一战线与人民民主的完美结合。它的存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充分的弹性和空间。通过以人民政协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开创性的制度设计,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既往政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构建了一种融会传统智慧与现代民主本质的中国式民主形式、新型国家治理形态,赋予了我国民主政治和发展道路一种独特、独有的精神特质。

  人民政协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运行的机构依托,对于克服决策中情况不明、自以为是的弊端、建立有效的决策纠错机制具备极其重大的制度意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承载了驱动人民民主的政治功能,通过不断开放完善的政治吸纳、代表人士参与和协商监督的政治过程和体制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政治局面,避免了西方民主的否决政治、议而不行、社会撕裂、民粹绑架等弊端。人民政协通过新型政党制度充分激发协商民主的效能,并与党委政府形成工作衔接,成为中国式民主运行的必要环节、各阶层群体有效参与协商治理的开放平台。

  人民政协位置超脱、组织体系完善,在我国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各个渠道的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沟通桥梁功能。在构建协商规则、传播协商文化、引领协商理念、规范协商过程等方面,人民政协积极探索、率先垂范,充分展示了协商的过程是思想交流、利益交汇、智慧交集、最大公约数形成的过程,更是“平等”“公正”“自由”“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的过程。人民政协通过灵活的整合机制、多样性的协商实践,将协商民主的治理功能、引领功能、共识功能切实体现在民主决策的具体过程、民主施政的具体环节以及民主监督的具体举措中。

  人民政协应中国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生,它既是在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中“长成”的,也是中国、各派、无党派人士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政治创造“做成”的。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人民政协的运行机制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特征。人民政协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中国要保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要发展好民主,解决好治国理政中的问题。创新发展的过程主要是察觉缺陷、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不能搞概念空转,不能让理论解释变成循环论证,进入因为好、所以好的逻辑陷阱。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不仅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民主基石,而且要能展现并讲清楚中国式民主故事的普遍价值和意义,为丰富现代政治文明、为全人类民主进步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作者:王江燕,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习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怎么样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